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研究生院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環境規劃與設計原理考試大綱
第一部分 考試要求
《環境規劃與設計原理》是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環境規劃與設計碩士入學初試的考試科目。考試形式為閉卷筆試,考試時間3小時,卷面成績150分。
要求考生比較系統地掌握環境規劃與設計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具有基本的專業理論素質。
第二部分 考試內容
一、考題類型
考試題型主要有名詞解釋、填空、問答題、論述題及分析(含繪圖)等。試題力求理論聯系實際,體現時代特征,重點考察環境規劃與設計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在此基礎上考查考生應用這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解決和分析環境規劃與設計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考試要點
(一)環境規劃與設計的基本概念
1. 環境規劃與設計的概念
2. 環境規劃與設計的主要研究內容(環境景觀規劃設計、綠地系統規劃、城市規劃與設計、生態修復等)
3. 環境規劃與設計的研究對象(實體、空間、行為、自然等)
(二)環境規劃理論與設計方法
1. 環境規劃與設計的理論基礎(人居環境科學、環境生態學、建筑人類學、環境心理學、環境美學、人體工程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
2. 環境規劃與設計的空間尺度
3. 環境規劃與設計的空間形態
4. 環境規劃與設計的空間組織
5. 環境規劃與設計的處理手法
(三)公園綠地、濕地公園規劃設計與生態修復
1. 公園綠地規劃設計的基本原理與方法
2. 濕地公園規劃設計的基本原理與方法
3. 生態修復的基本原理與方法(植物與工程措施方面)
(四)城市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與城市設計
1. 城市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歷史地段/街區的基本特征與劃定原則、保護內容、整治與更新內容)
2. 城市設計的基本原理與方法
(五)環境規劃與設計的程序與表現方式
1. 環境規劃與設計的程序
2. 環境規劃與設計的表現方式(傳統的設計思考與表現方式、計算機表現等)
(六)環境規劃與設計的發展趨勢
1. 學科理論研究的深化:基礎性理論方面(環境規劃與設計學科理論體系研究、方法研究及分析評價);應用性科學技術方面(工程學、遙感、地理信息系統、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環境體驗的監測與調控技術)
2. 環境規劃設計實踐范圍拓展(對地質地貌景觀、鄉村風貌的關注等)
3.生態平衡與可持續發展(生態環境觀、海綿城市、棕地改造、環境的可持續發展要求等)
三、參考書目
1、成玉寧《現代景觀設計理論與方法》,東南大學出版社,2009年
2、廖啟鵬《景觀設計概論》,武漢大學出版社,2016年
3、劉頌、劉濱誼《城市綠地系統規劃》,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1年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考研信息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