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丙奇
關于流動人口子女異地高考的問題,我提出了深入推進自主招生改革的解決方案。一些教育人士告訴我,自主招生是高考改革的方向,但是短期內將很難實現這一改革,依靠這一改革來實現異地高考,并不現實。
我不清楚他們得出短期內無法實現自主招生改革,或者自主招生改革并不現實的依據是什么。或許大家已經習慣了高考(以及與之相連的中考)按考生戶籍所在地報名的方式,并不習慣取消戶籍限制,實行全國范圍任何地點自由報考的自主招生方式。但除高考外,我國其他的國考,比如研究生招考、公務員招考,其實都是沒有戶籍限制的。我國只需要在高考中借鑒研究生招考方式,就可取消高考報名的戶籍限制,由此繞過本地戶籍人口與外來人口的利益糾纏,異地高考問題不攻自破。
我國的研究生招考,考生可在任何地方報考(包括戶籍所在地、工作所在地、居住地等),參加全國統一的研究生入學筆試(考題由統一筆試題和學校專業課試題組成),達到復試線(國家統一復試線和學校自主劃線)后再到學校進行面試,大學結合筆試和面試成績錄取考生。這一招考方式,雖然還沒有實現考生和學校充分的雙向選擇,比如一名考生只能獲得一張大學錄取通知書,但學校的自主權比高考錄取要大很多,而且也不用事先把錄取指標劃撥到各省市。假如高考錄取也借鑒研究生招考,考生的戶籍問題不就解決了嗎?
有人會認為考研和高考沒有可比性,考研的報名和錄取規模都遠小于高考,不能簡單借鑒。但筆者建議的是全國重點大學(主要為教育部直屬高校)按照其舉辦者性質,應實行面向全國的自主招生,高職高專則根據其學校辦學的實際實行注冊入學、申請入學,地方本科院校由于舉辦資金更多來源于地方政府,因此可以把更多招生名額投放在本地,面向本地戶籍考生。根據這一構想,參照研究生招考方式,全國重點大學實行自主招生是完全現實的。
2012年全國高考報名人數為915萬人,一本院校錄取率全國平均為8.5%,總招生計劃近80萬。其中,教育部直屬高校的本科招生計劃是335635人。與之對比,2012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考的報名人數為165.5萬,錄取人數51.7萬,其錄取規模已經超過教育部直屬高校的高考招生人數。這么大的錄取規模都能實行不按戶籍考試和錄取,教育部直屬高校的高考招生,沒有理由不能實行這一方式。
另外,鑒于設有碩士點、招收研究生的學校,大多為教育部直屬高校,因此,這些學校已經積累起不分戶籍招生的經驗,只要國家調整招生方式,很快就能實施這一方式,由此破解異地高考的難題。
具體而言,由國家舉辦的大學的招考,可舉行一次統一的全國考試,考生在全國任何地方都可報名,達到學校筆試要求之后,獲得學校的面試資格,大學結合筆試和面試成績錄取考生。有人會擔心全國各地教材不同的問題,這其實大可不必.研究生入學考,全國各高校的教材一樣嗎?有很多考生復習時使用的是本校教師的教材,參加入學考試時,根據考試要求再做準備。目前的自主招生聯考,也是同一聯考全國一張卷,也沒有教材、大綱要求不同的問題。
在國家舉辦大學招考之后,地方本科院校招生,可由各省單獨命題進行;沒有被全國院校錄取的考生則可根據戶籍地或居住地報考。這一方面給了考生多次選擇的機會,也讓地方本科院校的招生體現其舉辦者的性質。至于高職高專,則可實行沒有統一筆試的申請入學、注冊入學。
從時間安排上看,也沒有任何問題。目前,從每年2月起(甚至前一年的10月、11月份),高校的自主招生就已經開始。那么,為何不在2月或3月,推出一次全國大學招生聯考,允許各地考生均自由報名參加呢?每年2月到4月,完全可以作為全國大學的招生時段,之后,各地本科院校可采取適合自身的方式進行招生。
由此可見,推進全國大學面向全國的自主招生,不是能不能,而是為不為。對于高考制度,我國應該打破分省、按計劃、分批次集中錄取的慣性做法,這才能讓改革現實、可行,也才有助于教育公平的實現。
來源未注明“中國考研網\考研信息網”的資訊、文章等均為轉載,本網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來源注明“中國考研網”的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系管理員獲得相應許可。
聯系方式:chinakaoyankefu@163.com
掃碼關注了解考研最新消息
網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友情鏈接 廣告業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