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哲學導論(修訂版) ..

    • 所屬分類:
      高職高專公..
    • 作者:
      張世英
    • 出版社:
      北京大學出版社
    • ISBN:9787301053423
    • 出版日期:2008-6-1
    • 原價:
      ¥35.00元
      現價:¥28.00元
    • 本書信息由合作網站提供,請前往以下網站購買:

      京東商城

       

      當當網

    圖書簡介

    導言 什么是哲學
    小引
    1. 思考普遍性問題是哲學的開始
    2. 哲學思考源于驚異
    一 哲學史上對哲學的界定
    1. “哲學”一詞的淵源
    2. 哲學的傳統界定
    3. “后哲學”
    4. 西方哲學史上對哲學的三種界定
    5. 哲學與宗教的區別
    6. 哲學在中國哲學史上的含義
    二 哲學是關于人對世界的態度或人生境界之學
    1. 哲學是追求人與萬物一體的境界之學
    2. 哲學超越知識和科學
    3. 當今中國需要提倡的人生境界和哲學
    三 哲學的分類
    1. 西方主要哲學家的分類法
    2. 一般流行的分類法
    3. 本書內容安排
    第一篇 本體論與認識論
    第一章 “人生在世”的兩種結構——“人—世界”和“主體—客體”
    一 “人—世界”和“主體—客體”兩種在世結構的含義、區別與關系
    1. 兩種在世結構的含義與區別
    2. 兩種在世結構的關系
    二 兩種在世結構在中西哲學史上的表現
    1. 兩種在世結構在西方哲學史上的表現
    2. 兩種在世結構在中國哲學史上的表現
    三 對于人與世界關系問題的具體回答
    第二章 精神發展的階段
    一 劃分精神發展階段的原則
    1. 海德格爾關于人與世界合一先于主客關系的觀點為劃分精神發展的階段提供了理論依據
    2. 克羅齊關于精神發展階段的劃分
    二 個人精神發展的階段
    1. 原始的“天人合一”階段
    2. “主體—客體”關系階段
    3. 高級的“天人合一”階段
    第三章 兩種超越:縱向超越與橫向超越;兩種目標:相同與相通
    一 縱向超越與橫向超越
    1. 縱向超越
    2. 橫向超越
    3. 橫向超越包括對理性認識的超越
    4. 由縱向超越到橫向超越的轉向
    5. 從有底論到無底論的轉向
    二 相同與相通
    1. 不相同而相通
    2. 中國的天人相通
    3. 相通的關鍵在于全宇宙的惟一性
    4. 時間上的不同的相通性
    5. 內在的體驗與外在的認識
    第四章 兩種超越的途徑:思維與想象
    一 想象不同于思維的特點
    1. 兩種不同超越的目標決定兩種不同的途徑
    2. 對想象的現當代解釋
    二 從重思維轉向重想象
    1. 重思維輕想象的傳統觀點
    2. 重想象的現當代轉向突破了思維的極限和范圍
    三 想象的重要意義
    1. 想象使人回到現實
    2. 想象賦予“物”以意義
    3. 想象讓隱蔽的東西得以敞亮而顯示事物的意義
    4. 想象與科學
    第五章 兩種無限觀:“思維的無限”與“想象的無限”
    一 兩種無限的含義
    1. 黑格爾的兩種無限源于斯賓諾莎的劃分
    2. 黑格爾的“真無限”是主客的對立統一,是“純思維”
    二 對黑格爾“真無限”的批評
    1. “真無限”的絕對完滿性不可能在現實中實現
    2. “真無限”仍然保留了人與萬物之間的限隔
    三 “真無限”的整體與“壞無限”的整體
    1. “有底論”以抽象的“真無限”為底,“無底論”置一切于“壞無限”的現實中
    2. 恒在的整體與動態的整體
    四 “人生在世”的全過程
    1. “在場形而上學”所講的認識只停留于在場的一邊
    2. “人生在世”的全過程
    第六章 兩種真理觀:符合說與去蔽說
    一 從符合說到去蔽說的轉向
    1. 符合說
    2. 去蔽說為符合說提供本體論的基礎
    3. 去蔽說的真理的真實性
    二 真理的本質在于超越和自由
    1. 真理在于從個別存在者的束縛中解放出來
    2. 真理與實踐
    3. 執著與綻出
    第七章 論境界
    一 境界的含義及其在中西哲學史上的意義
    1. 境界的含義
    2. 中國的“境界”與西方的“生活世界”
    二 境界的形成
    1. 境界的獨創性與客觀性
    2. 人往往不能自覺到自己的境界
    三 不同境界之間的溝通問題
    1. 境界的劃分
    2. 境界的固執性和可移易性
    四 用“萬物一體”、“民胞物與”的思想精神提高和溝通不同的精神境界
    1. “萬物一體”是不同境界之間得以溝通的本體論根據
    2. 多提倡一點“萬物一體”、“民胞物與”的思想和精神
    第八章 境界與文化
    一 四種人生境界
    二 個人的人生境界主要是在民族文化的大背景下形成的
    三 文化的評判問題
    四 在發展科學的基礎上提高人文文化和人文素質
    五 科學、認識活動的抽象性與審美、道德活動的具體性
    六 從科學認識到人生領悟
    第九章 超越自我
    一 禪宗關于超越自我的思想
    1. 康德的自我的空靈性
    2. 禪宗關于自我的分析
    3. 禪宗的“無”與西方傳統哲學的“有”
    二 超越自我在于超越主客二分式
    1. “自我”與“本我”
    2. “本我”決定“自我”
    3. “本我”的觀點在于不執著
    4. “本我”與“自我”、“無”與“有”、“中”與“西”的結合
    第十章 超越之路
    一 哲學的“奧秘性”與“公開性”
    1. 中西哲學都有其“奧秘性”
    2. 哲學都有其可以為人所接受的“公開性”
    二 哲學的徹底的“公開性”在于永不脫離時間性和有限性
    1. 黑格爾哲學的“公開性”的不徹底性
    2. 哲學的“公開性”的徹底性在于從在場到不在場的超越始終不脫離時間和有限的現實
    三 超越有限的歷程
    1. 進入人與自然融合為一的超越之路
    2. 進入人與人融合為一的超越之路
    四 超越有限是一種長期磨煉的過程
    1. 中國傳統哲學的超越之路包含磨煉
    2. 黑格爾的“經驗”概念的磨煉意義
    3. 超越在場是不斷磨煉的過程
    4. 人類思想史上對有限性的兩次巨大超越
    第二篇 審美觀
    第十一章 審美意識的在世結構:人與世界的融合
    一 審美意識:人與世界融合的產物
    1. 審美意識在于“天人合一”與“情景合一”
    2. “無我”—“有我”—“忘我”
    二 審美意識的特點:超越性
    1. 審美意識的直覺性
    2. 審美意識的創造性
    3. 審美意識的愉悅性
    4. 審美意識的超功利性
    5. 審美意識的諸種特性都在于超越主客關系和認識
    三 審美意識給人以自由
    1. 自由在于超越必然
    2. 審美意義上的自由高于道德意義上的自由
    第十二章 審美意識的靈魂:驚異
    一 傳統哲學與驚異的對立
    1. 柏拉圖:開哲學與驚異對立之先河
    2. 黑格爾:哲學超出驚異
    3. 黑格爾:藝術超出驚異
    二 審美意識的驚異起于超越主客二分
    1. “人天生都是詩人”源于從不分主客到區分主客之“中間狀態”的驚異
    2. 真正的詩人境界或審美意識在于超越主客關系而激起的驚異
    三 缺乏審美意識或詩意的傳統哲學的終結
    1. 傳統哲學是缺乏審美意識的哲學
    2. 詩意哲學的建立
    四 驚異是哲學和審美意識(詩意)的靈魂
    1. 哲學本質上應具有審美意識的驚異
    2. 驚異使世界敞亮
    第十三章 典型說與顯隱說
    一 典型說及其哲學基礎
    二 顯隱說及其哲學基礎
    1. 超越主客關系的境域
    2. 顯隱說的審美意識要求回復到人與萬物一體之本然
    3. 顯隱說在于說明事物“怎樣”從隱蔽處顯示自身
    4. 顯現與隱蔽的共時性
    三 真理的場所——藝術品
    1. 科學技術不能顯示事物的隱蔽性
    2. 只有藝術品能顯示事物的真理
    3. 在藝術中回到人生的家園
    四 中國古典詩論的“隱秀”說
    1. 對我國文藝理論觀點的一點評議
    2. 中國古典詩的一個特點:意在言外
    五 超越在場與功利追求
    1. 超越在場的審美態度高于功利追求
    2. 哲人、詩人的鴿子應乘著氣流在天地之間飛翔
    第十四章 審美意識:超越有限——再論典型說與顯隱說
    一 理論
    1. 藝術不是對有限事物的簡單模仿,而是以有限顯現無限
    2. 藝術品所顯現的是人人共同生活于其中的惟一無限性宇宙
    3. 藝術品所顯現的無限性包括因不同時代和不同人的觀賞、參與而引起的無限自我擴充
    4. 典型所顯現的無限的有限性和顯隱說所要求顯現的無限的無窮盡性
    二 歷史
    1. 古希臘的模仿說及其擴展
    2. 中世紀對古希臘模仿說的超越
    3. 典型說在西方近代美學史上的主導地位
    4. 現當代的顯隱說對傳統的典型說的超越
    第十五章 審美價值的區分
    一 黑格爾論藝術價值的區分
    1. 語言的藝術(詩)具有最高的審美價值
    2. 黑格爾不懂一切藝術品皆有語言性和詩性
    二 超越有限性的程度決定審美價值的高低
    1. 一般的美與詩意境界之區分
    2. 模仿處于藝術價值的最低層次
    3. 典型具有較高的審美價值和詩意
    4. 以在場顯現不在場的“意在言外”的藝術具有最高的審美價值和詩意
    5. 崇高是美的最高階段
    6. 超越有限的目標——萬物一體的崇高境界
    第十六章 兩種哲學。兩種語言觀
    一 西方古典哲學到現當代哲學的轉向
    1. “人類自戀”的三次沖動
    2. 對“人類自戀”的三次打擊
    3. 哲學從天上回到人間
    二 語言學轉向
    1. 世界由于語言而敞開
    2. 語言獨立于主體和對象的出場
    三 語言意義的轉換
    1. 語言的意義由指向感性對象和抽象概念轉換為指向無底深淵的世界
    2. 詩的語言可以獨立于感性對象和概念的出場
    四 “大言”與“小言”
    1. “大道”不作“小言”之言
    2. 知覺中的東西言說著“道言”
    第十七章 語言的詩性與詩的語言
    一 語言的詩性
    1. 精神科學重在研究個人的獨特性如何為他人所理解
    2. “萬物一體”保證人與人之間相互理解的可能性
    3. 語言一般皆有詩性
    二 詩的語言與非詩的語言的區別
    1. 執著于當前在場者與聆聽“異鄉”的聲音
    2. 抽象性語言與一次性語言
    三 中國古典詩的語言的特征和要求
    1. 言約旨遠
    2. 象征性與暗喻性
    3. 畫意性
    4. 音樂性
    第十八章 美與真善
    一 古希臘時期
    1. 實際興趣重于審美興趣
    2. 美從屬于真
    3. 美從屬于善
    4. 古希臘美學已區分了審美興趣與實際興趣
    二 中世紀到文藝復興時期
    1. 普羅提諾:神是真善美的統一
    2. 阿奎那:美屬于“形式因”
    三 近代
    1. 康德以前:美仍從屬于真和善
    2. 康德:力圖凸顯美的首要地位
    3. 席勒:“審美的人才是完全的人”
    4. 謝林:“審美直觀”居于哲學的最高層次
    5. 黑格爾:美高于善而低于真
    6. 近代美學的主要趨勢:審美興趣高于實際興趣;美高于善而仍受真的制約
    四 現當代
    1. 美居于比真更高的地位
    2. 從古至今,美的地位日益提高
    五 真善美統一于“萬物一體”
    1. “萬物一體”集真善美于一體
    2. 對“萬物一體”觀的分析與概括
    第三篇 倫理觀
    第十九章 審美意識與道德意識
    一 哲學史上的道德觀
    1. 西方傳統哲學導致輕視感情欲望的道德觀
    2. 盧梭置道德于人己一體的同類感基礎之上
    3. 儒家的人己一體的道德觀
    二 審美意識超越道德意識
    1. 無道德意識—道德意識—超道德意識
    2. 審美意識優于道德意識
    3. 善是美的必然結論
    三 西方一些思想家關于審美意識與道德意識的關系的論述
    1. 康德論審美意識與道德意識
    2. 謝林論“審美直觀”的首要地位
    3. 荷爾德林論詩意的自由高于道德
    4. 審美意識的崇高境界更能促進道德意識的提高
    四 審美意識的超越性與現實性的統一
    1. 精神發展的諸階段往往同時交織在一起
    2. 審美價值決定道德追求和科學技術發展的目標
    3. 哲學的現實化即是詩化
    第二十章 人與世界的兩重性
    一 “被使用的世界”與“相遇的世界”
    二 人生并非只是使用對象的活動
    三 人生的最高意義:萬物一體的領悟或“我—你”之間的相互回應
    1. 把一切都看成是使用對象的人只能生活在過眼云煙中
    2. “我—你”間的相互回應與“我—它”(主—客)間的相互限隔
    3. 對自然物亦可因人的“仁愛”態度而相互回應
    4. 人生的最高意義在于對人與萬物一體或“我—你”一體的領悟
    四 有“民胞物與”精神的人,能喚醒萬物與之作語言交流
    1. 人與萬物皆可作語言交流
    2. “前語言門檻”
    3. “語言門檻”
    4. “大言炎炎”
    五 “我—你”關系的優先地位
    1. “宇宙不曾限隔人,人自限隔宇宙”
    2. 人“不能死于”“我—它”公式而不悟
    六 讓科技事業充滿“民胞物與”和“仁愛”精神之火與光
    第二十一章 人類中心主義和民胞物與說
    一 中國哲學史上民胞物與和人類中心思想的統一
    1. 張載的民胞物與說
    2. 王陽明:人與自然物之間的輕重厚薄乃“良知上自然的條理”
    3. 荀子、戴震關于“人最為天下貴”的思想
    4. 程朱的“理一分殊”說
    5. 萬物一體、民胞物與說包容人類中心的思想
    二 西方極端神秘主義者的非人類中心主義
    1. 極端神秘主義者的非人類中心主義
    2. 極端神秘主義者面臨的問題
    3. 極端神秘主義者的非人類中心主義抹殺人與物的分殊
    三 超越人類中心主義與非人類中心主義
    1. 人類中心思想應從屬于萬物一體和民胞物與精神
    2. “物與”和“民胞”的聯系
    第二十二章 和諧相處:人與人,人與自然——順應與理解
    一 和諧論的本體論根據——萬物一體
    1. 任何人和自然皆以萬物一體為其根源
    2. 萬物一體之愛包含矛盾斗爭
    二 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1. 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不是沒有斗爭
    2. 自然不理解人
    3. 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關鍵:對自然規律采取主動順應的態度
    三 人與人的和諧相處
    1. 人能相互理解
    2. 和諧相處包含容忍和尊重他人的獨特性
    3. 相互尊重和容忍不等于互不相涉
    第二十三章 建立道德律的方式:對話與獨白
    一 從獨白到對話
    1. 從“主體性”到“互主體性”
    2. 康德的獨白式與哈貝馬斯的對話式
    3. 儒家的獨自式與西方傳統的獨白式和哈貝馬斯的對話式
    二 儒家的“萬馬齊喑”的倫理學與哈貝馬斯的“交談倫理學”
    1. 哈貝馬斯的“認知主義”倫理學
    2. “理想的談話環境”的“假定”
    3. 儒家的“庶人不議”
    4. “仁”與“互主體性”的區別
    5. 墨子的“兼相愛”
    三 理與情
    1. 情的合理化
    2. 排斥情于理之外的兩種方式
    3. 三種情理關系
    第二十四章 知行問題的道德含義與認識論含義
    一 知行合一的道德意義
    1. 中國的知行問題與西方的認識與實踐
    2. 王陽明的知行合一說是以往儒家關于知行不可分離思想的總結與發展二從天人合一到主客二分,從道德意義的知行合到認識論意義的認識與實踐
    1. 道德上的知行合一與天人合一
    2. 認識論上的認識與實踐和主客二分
    三 “知”哲學與“行”哲學
    1. 儒家傳統重“為道”:“知”哲學與“行”哲學的統一
    2. 西方傳統哲學重“為學”:“知”哲學與“行”哲學的相對分離
    3. 西方現當代哲學重“為道”的趨勢
    四 道家既“知”“道”亦“行”“道”
    五 哲學與人
    第四篇 歷史觀
    第二十五章 古與今
    一 伽達默爾的古今融合論
    1. 人與世界的融合和古與今的融合
    2. 歷史研究的最高興趣不在恢復歷史原貌,而在理解歷史事件的意義
    3. 人不可能離開“現在的視域”看待過去
    4. “現在的視域”與“過去的視域”結合為一的“大視域”
    5. “大視域”中的現在沉積著過去
    6. “大視域”中的過去孕育著未來
    二 王船山的“通古今而計之”的歷史觀
    1. 以“勢”為基礎的“天”的視域
    2. “天因化推移”
    3. 王船山“通古今而計之”的歷史觀的意義
    4. 內在體驗和參與的方法
    三 古與今之間的“緊張關系”
    第二十六章 傳統與現在
    一 傳統的性質與形成過程
    1. 傳統的主要特征
    2. 傳統的原本言行
    3. 傳統形成的過程也是遠離原本的過程
    4. 傳統形成的過程又是不斷擴大和更新原本內涵的過程
    5. 傳統的偏執與更新
    二 對待傳統的正確態度
    1. 對老傳統應做新解釋
    2. 對傳統的新解釋主要是指向當前
    3. 解釋是傳統自身的活動過程
    4. 對傳統的新解釋不能脫離傳統
    5. 對傳統的新解釋是一個受限制與打破限制的斗爭過程
    6. 由誰做出新解釋?群體成員間的平等對話還是君臨于群體之上的精神實體
    第二十七章 歷史的連續性與非連續性
    一 連續性與非連續性的含義
    1. 歷史的特點:新舊交替的非連續性
    2. 非連續性包含連續性
    3. 連續性是對非連續性的超越,是新舊不同之間的相通
    4. 通過對歷史的理解,非連續性才具有連續性
    5. 歷史的變遷隨著不斷更新的理解而愈益遠離其“宗”
    6. 理解過去是辭舊迎新的原則
    二 時間距離的意義
    1. 時間距離加深對歷史的理解,使連續性更具生命力
    2. 時間的“超出自身”性
    3. 時間的“超出自身”性決定著人的自我超越
    三 人生的意義在于按照歷史,不斷超出自身而不執著
    1. 歷史統一體需要想象
    2. 歷史以死亡獲新生
    3. 譚嗣同的“微生滅”說
    4. 瞬間質變的意義
    四 歷史性問題就是人生意義問題
    1. 歷史實際往往會被理性出賣自己
    2. 歷史研究的最高目標是追尋人的存在的意義
    第二十八章 中心與周邊
    一 中心與周邊關系的哲學基礎
    1. 在場不在場的關系和中心周邊的關系
    2. 自我—世界和中心—周邊
    二 “萬變不離其宗”剖析
    1. 沒有獨立于周邊的不變之“宗”
    2. 獨立自在之“宗”的理論基礎——抽象的同一性
    3. 中心變化的滯后性構成“宗”的概念
    4. 中心應聆聽來自周邊的聲音
    三 民族性與時代性
    1. 時代性的靈敏性與民族性的惰性
    2. 民族性的生命力需經時代性的沖擊和檢驗
    四 經濟全球化與文化多元化
    1. 經濟的敏感性與文化的滯后性
    2. 文化多元化是順應經濟全球化的精神產物
    3. 文化融合是大趨勢
    第五篇 哲學發展的歷程
    第二十九章 西方哲學發展的歷程
    一 西方哲學史的主要問題和主要特點
    1. 哲學與科學、宗教的關系問題
    2. 思維與存在、主體與客體的關系問題
    3. 普遍與個別、一與多的關系問題
    二 西方哲學史的主要發展階段
    1. 古希臘哲學
    2. 中世紀哲學
    3. 近代哲學
    4. 現當代哲學
    第三十章 中國哲學發展的歷程
    一 中國哲學史的主要問題和主要特征
    1. 中國哲學史是從長期以天人合一為主導原則到轉向主客關系式的發展史
    2. 中國哲學史是從長期以研究人倫道德為主導到轉而注重對自然的認識的發展史
    3. 中國哲學史是從長期以“天理”壓人的思想為主導到開始反“天理”的發展史
    二 主要發展階段
    1. 先秦哲學
    2. 秦漢至明清之際的哲學
    3. 明清之際以后的近代哲學
    4. 未來中國哲學之展望
    余論:希望的哲學
    一 以希望哲學代替貓頭鷹哲學
    二 希望就是虛擬
    三 希望就是戰斗
    四 希望與命運
    五 希望與失望
    六 希望與無限
    目錄
    第二章 精神發展的階段
      上一章在講哲學基本問題時已經談到,“人一世界”合一(“天人合一”)與“主體一客體”這兩種人與世界的關系在哲學史上表現為“前主客關系的天人合一”、“主體一客體”和“后主客關系的天人合一”三個階段,本章要講的是,這兩種關系在個人精神意識發展的過程中,也表現為相應的三個階段,而且哲學發展史上的三個階段是以個人精神意識發展過程中的三個階段為基礎的,前者是后者提升到哲學原則的高度的表現。一個個人從嬰兒不分主體和客體、不分我與非我時起,到有自我意識,即意識到有我與非我、主體與客體的區分,也許只需要幾個月的時間,而在人類思想史上要把不分主客的原始的“人一世界”合一的原則提升到以“主體一客體”式為主導原則,則需要幾百年、幾千年的時間,例如在西方哲學史上,從古希臘蘇格拉底一柏拉圖開主客關系之先河起,到笛卡爾開創以主客關系為主導原則的近代哲學,就花了兩千多年的時間,中國哲學在這方面花的時間更長,一直到19世紀中鴉片戰爭以后才明確地批判不分主客的天人合一、萬物一體的哲學,大力介紹和學習西方近代的主客關系的思維方式,盡管在明代的哲學家王船山那里已經比較明顯地有了這方面的思想。當然,要說主客關系思想的萌芽,則在先秦的天人相分的思想中就已經有了,但畢竟只是萌芽,而我這里乃是就一個階段里占主導地位的思想而說的。
      一 劃分精神發展階段的原則
      下面我們就來談談個人精神意識發展的階段。
      ……

    同類熱銷圖書

    書名 作者 出版社 價格 購買
    行政管理學 夏書章 主.. 中山大學出版社

    ¥49.80

    ¥38.40
    詳情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美學原理 葉朗 著 北京大學出版社

    ¥38.00

    ¥32.50
    詳情
    標準越南語基礎教程1(含光盤) 黃以亭,林.. 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38.80

    ¥29.10
    詳情
    英美概況導讀 張富生,曹.. 河南人民出版社

    ¥34.00

    ¥25.50
    詳情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哲學導論(修訂.. 張世英 著 北京大學出版社

    ¥35.00

    ¥28.00
    詳情
    公文寫作與處理(第三版)(21世紀高職高專精品教材·現代.. 姬瑞環 等..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

    ¥33.00

    ¥26.40
    詳情
    標準越南語基礎教程2(附光盤) 黃以亭,林.. 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38.80

    ¥29.10
    詳情
    Excel2010高效辦公 會計實務與財務管理(附光盤) 華誠科技 .. 機械工業出版社

    ¥49.00

    ¥39.20
    詳情
    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統一宣貫教材 2011版職業健康安全管.. 陳元橋 主.. 中國標準出版社

    ¥50.00

    ¥36.90
    詳情
    實用養老機構管理(代) 陳卓頤 編.. 天津大學出版社

    ¥48.00

    ¥34.90
    詳情
    馬克思主義哲學(高職高專公共課教材系列) 楊傳珠,周.. 清華大學出版社

    ¥23.00

    ¥18.40
    詳情
    化學反應過程與設備--反應器選擇、設計和操作(陳炳和)(二.. 陳炳和,許.. 化學工業出版社

    ¥26.00

    ¥19.80
    詳情
    概率論 (第二版) 蘇淳 編著 科學出版社

    ¥36.00

    ¥26.10
    詳情
    全國高職高專韓國語系列教材——商務韓國語(附贈1張MP3) 周玉波 主.. 北京語言大學出版..

    ¥35.00

    ¥28.00
    詳情
    身邊的數學(翻譯版原書第2版時代教育國外高校優秀教材精選.. (美)皮納.. 機械工業出版社

    ¥56.00

    ¥45.10
    詳情
    英美概況 趙春榮 主.. 北京語言大學出版..

    ¥29.80

    ¥21.00
    詳情
    高等數學(第3版)學校輔導與習題全解—面向21世紀高職高.. 程紅萍 主.. 同濟大學出版社

    ¥28.00

    ¥20.30
    詳情
    現代安防技術設計與實施 陳晴,鄧忠.. 電子工業出版社

    ¥28.00

    ¥21.00
    詳情
    誤差理論與測量平差基礎(高等教材) 金日守,戴.. 測繪出版社

    ¥26.00

    ¥20.30
    詳情
    心理訓練(第二版)——高職高專院校公共課教材 張梅 著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

    ¥21.80

    ¥6.10
    詳情
    方向控制最小二乘法理論 許君一,卿.. 測繪出版社

    ¥28.00

    ¥21.00
    詳情
    高職高專電子信息類指導性專業規范(Ⅰ) 教育部高職.. 高等教育出版社

    ¥21.80

    ¥20.70
    詳情
    高職高專人文素質--中外音樂作品欣賞 顧克,張麗.. 蘇州大學出版社

    ¥29.00

    ¥19.40
    詳情
    珠算教程(第三版)(高職高專核心課) 姚克賢 主.. 東北財經大學出版..

    ¥25.00

    ¥18.20
    詳情
    大學生就業指導案例匯編(全國高職高專公共基礎課規劃教材.. 張曉丹,何.. 清華大學出版社

    ¥26.00

    ¥18.00
    詳情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国产不卡| 天堂在线观看中文字幕| 69堂人成无码免费视频果冻传媒| 成人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av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牛牛|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人妻| 人妻精品久久无码区|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在线播HE| 最近中文字幕mv免费高清在线 | 一二三四在线观看免费中文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影视| 亚洲AV区无码字幕中文色| 免费无码专区毛片高潮喷水| 日韩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人妻无码一夲道| 中文字幕无码高清晰 | 亚洲日韩VA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午夜无码精品免费看 | 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无码野战|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AV| 熟妇人妻系列av无码一区二区|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字幕色伊伊 |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久久久不卡| 人妻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一冢本 | 最近免费中文字幕中文高清| 日本免费在线中文字幕| 暖暖免费日本在线中文| 欧美乱人伦人妻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无码日韩专区| 中文字幕在线精品视频入口一区| 亚洲无码精品浪潮| 中文亚洲AV片不卡在线观看| 中文有无人妻vs无码人妻激烈| 久久久久久久人妻无码中文字幕爆 |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去台湾| 无码av免费毛片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丰满乱子伦无码专区| 亚洲日韩激情无码一区| 无码视频在线观看|